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发布2023年教学工作要点的通知-易发游戏下载

发布者:发布时间:2022-12-15浏览次数:2434

各教学单位:

根据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》(简称《“十四五规划》)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任务书》(简称《双高计划》)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发展规划(2021—2025)》(简称《“十四五教改规划》)工作任务,结合教学工作实际,现发布2023年教学工作要点(见附件)。

各教学单位要对照学校《“十四五规划》《双高计划》,按照《“十四五教改规划》任务项目安排,结合本教学单位实际,制定2023年教学工作计划,以《“十四五教改规划》2021—2025年教学改革任务一览表为蓝本列出任务清单,做到计划上墙、任务落地、责任到人。

附件: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教学工作要点

教务处(招生办公室

20221215

 

 

附件:

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教学工作要点

      2023年是双高计划建设推进关键之年,是稳固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的关键之年,根据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》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任务书》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发展规划(2021—2025)》,提出2023年教学工作要点如下

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全面推进 思源文化”“宁波帮精神“三创精神”等元素进课程进课堂,善用大思政课” ,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应有的作用,建好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。一是在指导思想上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推动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,不断增强针对性、提升有效性,实现入脑入心。二是在工作原则上,坚持开门办思政课,强化问题意识、突出实践导向,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用于学校思政课、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动。三是在目标任务上,建设一批思政实践教学基地、推出一批优质思政教学资源、做优一批思政品牌示范活动,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。四是在双向并进上,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(课堂)、建立一批课程思政实施标准、开发一批课程思政特色教材(在线课程)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(团队)、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,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,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。

深度对接宁波市“246”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、“3433”服务业倍增发展、“4566”乡村产业振兴等行动计划,坚持立足区域、融入区域、服务区域,完善布局合理、重点突出、集群发展的专业(群结构,结合专业评价及专业团队考核机制,实现全面支撑宁波市和北仑区、余姚市的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是在分类发展上,重点打造i类专业群,优先支持ii类专业群,稳步建设iii类专业群。二是在特色打造上,坚持基础性内涵建设与竞争性成果突破并重,突出化学工程学院科研引领、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产教融合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、阳明学院精密制造、工商管理学院链通天下、国际商旅学院丝路学院)多语商旅、艺术学院文化传承、建筑工程学院服务地方、数字商贸学院商务数据分析等分院特色。三是在融合提升上,开发一批教改技服平台、打造一批校企合作联盟、建设一批共建共享资源、培养一批专兼结合团队,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化产业学院等“五个一批”内涵建设四是在国际影响上,争取一批国际标准建设项目、新增1—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、团结一批走出去企业、改造一批国际证书标准。

把专业建设作为教学工作中心,作为学校优化结构、体现特色、提高质量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性任务。科学规划专业建设,高质量推进专业求发展、显特色的战略任务。一是稳定规模,优化结构。稳定招生规模不变,继续优化专业布局,增强专业适应与服务产业发展能力,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、信息安全技术应用、工业互联网应用等三个专业,停招物联网应用技术、钢琴调律等专业,基本完成专业结构优化工作。二是注重内涵,提高质量。加大新设专业投入力度,年度条件建设、教改课题、课程开发、教材编著等项目向近三年新设专业倾斜,推动专业走出去,主动向本科院校、优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习。三是协调发展,强化特色确定一分院一核心专业一新兴专业的发展目标,突出专业转型中的数字化、智能化特色,争取3—5年左右,新兴专业替代传统专业成为专业群的新核心。

建立健全吸引优质生源机制,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和选拔制度,构建专业目录、课程标准、教学标准等上下衔接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体系,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。一是在提升生源质量上,强化职生源基地建设加快拓展分院专业招生宣传载体,丰富招生宣传内涵,建立健全招生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,推动专业做好重点学生人盯人招生工作。二是在中高职贯通衔接上,控制3 2合作规模,做好5 0联合培养工作,贯彻落实六个一要求,保持普职生源大体相当比例。三是在本科人才培养上,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,搭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新平台,加快六提转型推进质量。四是在学生群体服务上,建立健全全日制高考生、全日制成教生、全日制留学生等不同群体管理和服务机制。

坚定人才培养定位,坚持共建共享、发挥集群效应,坚持因材施教、分类培养,坚持工学结合、书证融通,坚持创新模式、打造特色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一是在完善管理系统上,加强数据分析、语义分析、智能比对功能开发,以帮助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连贯性、递进性改进,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质量和规划质量。二是在推进技能考核上,完善初级、中级、高级三类题库规范管理,健全技能抽测制度,落实技能抽测工作,将技能考核全面纳入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,逐步形成“初级、中级、高级”技能考核体系三是在综合素质培养上,全面深化落实“五育”各项举措要求,继续推进六融合研究与实践,重点加强国家级创业学院项目建设,结合成长导图建设应用,探索推进 大素质课程群项目,构建贯穿学生在学生涯的综合素质提升体系。四是在教学改革探索上,推进教学单位明晰培养特色定位;每个教学单位重点打造2个左右成果奖培育项目,力争获得市级成果奖8项及以上;提炼管理体制创新、培养机制多元、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范式,总结阳明学院和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教学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。 

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以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基础,以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创新为核心,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一是在在线资源建设上,立项建设5个专业群教学资源库,重点建设30门左右在线精品课程,支持建设3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,建立健全与企业共建共享的教学与培训资源。二是在教材开发建设上,继续支持开发20本左右新型活页式、工作手册式、融媒体式教材,新编、修订的教材必须与企业共同开发,融入六新要求,鼓励与宁波市小巨人大优强、单项冠军企业共同编制。三是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上,完善和新建教改项目管理等相关管理系统,探索建立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据通用的教学平台,新建10个左右智慧教室,提升现有智慧教室使用和管理功能,充分融合信息技术,建设课程教学新场景与实践新场域。四是在信息素养提升上,立项20个左右互联网教学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,推进全体任课教师至少取得一门 mooc 证书(或其他在线学习课程证书)工作,健全相关部门在线教学服务工作。

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,分批建设若干现场工程师学院,培养大批具备工匠精神,精操作、懂工艺、会管理、善协作、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。一是确定合作领域与形式,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、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,首批建设5个左右现场工程师学院,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,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。二是遴选确定合作企业,与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设30个左右现场工程师学徒班,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,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工作,与合作企业确定联合招生选拔的标准和要求,鼓励联合若干中职学校通过中高职贯通形式开展培养。三是完善合作机制,健全学校、企业和学生等三方签订学徒培养协议流程,明确学徒参照企业职工或见习职工享受相关待遇;企业选派具有教学能力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、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学徒培养,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、教改研究,项目相关企业优秀人才纳入产业导师库。四是联合实施学徒培养,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、开发建设核心课程、开发建设一批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的数字化资源,形成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,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。

注重通过技能竞赛营造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,激发学生学习热情,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,修订完善技能大赛管理办法,继续加大竞赛支持力度。一是在竞赛体系建设上,建立以教育部技能竞赛为核心,人社部技能竞赛、教育部学科竞赛为主体,行业赛项、特色赛项为补充的学生竞赛体系,完善分类培育和管理机制,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。二是在竞赛机制建设上,以职业能力为导向,将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,推动竞赛项目融入培养方案、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、竞赛评价融入综合评价继续开展技能竞赛月,推动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训、以赛促研。三是在竞赛承办争取上,全力争取更多省级技能大赛承办权,主动争取国赛承办权,鼓励承接人社部技能竞赛、教育部学科竞赛等赛项,控制承接非国家部委举办的各类比赛。四是在竞赛项目培育上,鼓励各教学单位建立具有“传帮带”特色的技能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培育平台,重点资助每个二级教学单位3项竞赛项目参加省选拔赛(上一年度代表浙江省参加国赛的竞赛项目不占名额),给予参加省赛项目总额不超2万、国赛项目不超5万的资金支持。争取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个左右、二等奖5个左右。

按照工学结合、知行合一的要求,根据生产、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、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。一是在设施条件建设上,新建一批现代化实验实训室,持续改善实验实训条件,立项论证中注重建设效益,增加仪器设备利用率考核比重二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,摸清家底,规范一批、新建一批校外实训基地,基本构建模拟 现场实操递进式实训体系。三是在使用管理上,建设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,试点推进实验实训重点设备联网管理,提高实验实训场所信息化管理水平。四是在队伍建设上,修订《实验实训岗位管理办法》,配强配足管理队伍,落实责任人,督促教育使用管理人员树立安全责任意识,确保实验实训场所安全稳定、高效有序运行。五是在管理规范上,协助落实《关于进一步落实房屋及场所管理责任的通知》要求,推动各责任主体履行管理职责,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,确保国有资产安全、完整和有效。

以确保全国职业院校第一方阵为建设目标,以培养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,坚持眼向外看、头向上抬规划布局,坚持六个不变、六个提升内涵转变,完善职业教育本科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。一是在提升思维层级上,组织到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交流学习,组织到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程度高的先进企业参观学习;组织专家论证会、专题研讨会,深刻领会和内化职业本科教育要求,高规格、高水平谋划办学规划。二是在学校升格准备上,坚持以打造区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、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高地、文化传承与辐射高地和国际交流合作高地为目标继续做好准备工作。三是在本科平台搭建上,谋划构建优势学科相关教学改革、技术研发、科学研究等各型组织与平台,建立高端阵地;推动各单位加入各类职教本科联盟、平台,抢占一席之地。四是在内涵建设提升上,探索科学设置职教本科专业,夯实已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,对照本科层次专业建设要求,进一步完善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,深化专业升级改造;加快高本贯通,推动培养目标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、岗位面向朝服务经济社会岗位提升、教学内容向具备科技应用能力提升、教师能力向教科技服综合提升、能力培养向实用研究并重提升、考核评价向综合能力考核评价提升。

持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,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,坚持规范教学行为,提升教师责任意识,提高调控课堂的能力,优化课程教学效率,推动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形态,完善构建高水平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。一是加强二级教学管理能动性。发布《校院二级教学管理实施办法》,进一步明确学校和二级学院责权利关系,加强学校在教学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上的决策和调控机制建设,提升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上的组织和实施水平,持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。二是持续规范课堂教学管理。加强教书育人十条行为规范宣传,落实教学效果差、学生反映大的教师预警与退出机制,加大推门听课频度,坚持动态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与反馈机制。加快推进教考分离,持续扩大“云考酷”覆盖范围。三是推进课程生态体系建设。以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》(2021 年)为纲,对接数字化发展趋势,完成全部专业的课程标准修订工作;继续开展五说活动,建立专业分院学校三级制晒课、说课、评课、议课、磨课课程建设长效机制。四是提升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。落实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,把好教材建设质量关,全面审核教材的思想性、科学性,树牢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;强化二十大思想指导,强化校企合作要求,强化六新融合程度,全面提升教材编制质量和效率,力争再建一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。五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。严格执行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,切实把实习作为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,持续加强规范管理、长效治理,坚决落实实习关键节点的 1 严禁27 不得


网站地图